MARC状态:审校 文献类型: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:31
- 题名/责任者:
- 再造“病人”: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(1832-1985)/杨念群著
- 出版发行项:
- 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6.03
- ISBN及定价:
- 7-300-07118-X/CNY36.80
- 载体形态项:
- 465页;16开
- 丛编项:
- 新史学&多元对话系列
- 个人责任者:
- 杨念群 著
- 学科主题:
- 中国-历史
- 中图法分类号:
- K2
- 责任者附注:
- 杨念群,曾就学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和清史研究所,1991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,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。主要著作有:《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——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》(1997),《杨念群自选集》(2000),《中层理论: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》(2001),《空间·记忆·社会转型——“新社会史”研究论文精选集》(主编,2001),《雪域求法记——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》(2003),《新史学——多学科对话的图景》(主编,2004),《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——当代史学的反思与阐释》(2005)等
- 内容附注:
- 导言:医疗史的另一种叙事 第一章 救不了灵魂的医生 “医务传道”理念的起源与分歧 新殖民逻辑与“医务传递”的规模化 医院作为福音传播的空间 沧州个案 “余先生”的故事 修复身体还是救赎灵魂? 灵魂拯救为什么总是失望大于希望? 内心冲突的世俗根源 第二章 对陌生空间的恐惧与接纳 重设内与外的边界 “采生折割”:官方与民间的想象 反教话语的制作 谣言传播与教堂空间 病人是怎样委托给外人的? 医院与“委托制” 慈善组织与“医院”的区别 大树底下动手术 恐惧感的消散 对非常
- 提要文摘附注:
-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“常态”变成“病态”,又如何在近代被当做“病人”来加以观察、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史。“东亚病夫”的称谓既是中国人被欺凌的隐喻,也是自身产生民族主义式社会变革的动力,在这个意义上,“治病”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医疗过程,而是变成了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聚焦的对象,个体的治病行为也由此变成了群体政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。 作者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,通过数十幅相互衔接的场景,形象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变迁波澜壮阔的另一个历史侧面。在这些场景中活动的人物既有西医传教士、助产士和社会改革者
全部MARC细节信息>>
索书号 | 条码号 | 年卷期 | 馆藏地 | 书刊状态 | 还书位置 |
K2/10 | 436875 | 第二借阅室(密集) | 可借 | 第二借阅室(密集) | |
K2/10 | 436876 | 第二借阅室(密集) | 可借 | 第二借阅室(密集) |
显示全部馆藏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