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RC状态:审校 文献类型: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:46
- 题名/责任者:
- 历史“深描”中的观念与诗/姜涛著
- 出版发行项:
- 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20.09
- ISBN及定价:
- 978-7-01-021649-2/CNY52.00
- 载体形态项:
- 305页;24cm
- 丛编项:
-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
- 个人责任者:
- 姜涛, 1970- 著
- 学科主题:
- 诗歌研究-中国-现代
- 学科主题:
- 诗歌研究-中国-当代
- 中图法分类号:
- I207.22
- 责任者附注:
- 姜涛, 1970年生, 200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。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新诗、中国现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。出版学术及批评专著《公寓里的塔: 1920年代的中国文学与青年》《巴枯宁的手》《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》, 诗集《洞中一日》《鸟经》《我们共同的美好生活》, 编著《中国新 诗总论》 (第- -卷) 、《中国新诗总系》 (第一卷) 《北大文学讲堂》, 译著《现实主义的限制: 革命时期的中国小说>等。获“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”“王瑶学术奖青年著作奖”“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”“东荡子诗歌批评奖”“扬子江诗学奖.评论奖”等奖项。
- 书目附注:
- 有书目
- 提要文摘附注:
-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, 返回历史“现场”, 将文学放置在与时代政治、思想、文化、学术、教育的多重关联中去考察, 成为一种普遍的研究倾向。在学科空间不断扩张的同时, 如何将外部的关联性视域内在化, 把握“现场”背后之历史的“问题结构”, 让文学经验与历史认知能破除各自固化的结构, 相互激荡, 则是需进一步考虑的问题。本书的四编, 处理了不同的问题面向, 但始终贯穿了上述方法论的自觉: 第一编尝试在文学史与社会史错综的视野中, 把握新文学作为一种特定实践, 如何参与、建构历史的进程 ; 第二编以早期新诗为对象, 通过对出版、阅读、评价、文学史叙述等多个环节的考察, 呈现新诗发生的历史与文化机制 ; 第三编聚焦于现当代诗与现当代历史进程的关系, 探讨20世纪的新诗在回应特定文化政治命题时展现的形式活力 ; 第四编转向学科史的回顾, 通过反省以往的研究范式, 探讨重构一种新的研究视野的可能。
全部MARC细节信息>>
索书号 | 条码号 | 年卷期 | 馆藏地 | 书刊状态 | 还书位置 |
I207.22/120 | 551055 | 第三借阅室(仙林) | 可借 | 第三借阅室(仙林) | |
I207.22/120 | 551056 | 第一借阅室(综合) | 可借 | 第一借阅室(综合) | |
I207.22/120 | 551057 | 第一借阅室(综合) | 可借 | 第一借阅室(综合) | |
I207.22/120 | 551058 | 第一借阅室(综合) | 可借 | 第一借阅室(综合) |
显示全部馆藏信息